• 1
  • 2
  • 上板机
  • 回流焊/波峰焊

回流焊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

  • Author:晟典电子
  • Source:
  • Date:2025-07-21 14:36:55
  • View:20

回流焊SMT(表面贴装技术)中的关键工艺,其质量直接影响电子组件的可靠性。以下是常见的回流焊问题及其解决方法,按典型缺陷分类整理:

 

1. 焊锡短路(桥接)‌

现象‌:相邻焊点之间形成锡桥,导致短路。

原因‌:

钢网开口过大或焊膏印刷偏移

贴片精度不足(元件偏移)

回流温度曲线不合理(预热不足或峰值温度过高)

解决方法‌:

工艺优化‌:缩小钢网开口(如开孔缩进5%~10%),调整印刷压力和刮刀角度。

设备校准‌:检查贴片机精度(确保±0.05mm以内),使用SPI(焊膏检测仪)监控印刷质量。

温度调整‌:延长预热时间(90-120秒),降低峰值温度(典型峰值235-245℃),避免焊膏过度流动。

 

2. 焊锡球‌

现象‌:焊点周围散布微小锡珠。

原因‌:

预热区升温过快,导致焊膏溶剂挥发不充分

焊膏吸潮或过期

回流时助焊剂残留过多

解决方法‌:

曲线优化‌:预热区升温速率控制在1-3/秒,确保溶剂充分挥发。

焊膏管理‌:严格遵循存储条件(2-10℃冷藏,使用前回温4小时),避免过期使用。

参数调整‌:选择低残留免清洗焊膏,或增加恒温区(150-180℃)停留时间(60-90秒)。

 

3. 虚焊/冷焊‌

现象‌:焊点表面粗糙,润湿不良。

原因‌:

峰值温度不足或回流时间过短(如低于焊料液相线)

焊盘或元件引脚氧化

焊膏活性不足

解决方法‌:

温度验证‌:使用KIC测温仪确认实际峰值温度(Sn-Ag-Cu焊料需≥217℃)。

材料处理‌:检查元件和PCBMSL等级,烘烤受潮物料(125/24小时)。

焊膏选择‌:更换高活性焊膏(如含更强助焊剂配方)。

 

4. 墓碑效应‌

现象‌:片式元件一端脱离焊盘立起。

原因‌:

两端焊盘热容量差异大(如接地焊盘散热快)

焊膏印刷不均导致两端熔融时间不同步

解决方法‌:

焊盘设计‌:对称设计焊盘尺寸,接地焊盘增加热隔离槽。

印刷优化‌:钢网开口对称,确保两端焊膏量一致。

温度调整‌:降低升温区斜率(如2/秒),延长液相线以上时间(60-90秒)。

 

5. 焊点空洞‌

现象‌:焊点内部存在气泡或空洞。

原因‌:

焊膏挥发物排出受阻(如BGA焊点)

回流过程升温速率过快

解决方法‌:

曲线优化‌:延长预热时间,降低升温速率至1.5/秒以下。

材料改进‌:使用低空洞焊膏或预成型焊片,对高密度焊点采用真空回流焊。

工艺控制‌:优化钢网开孔(增加排气通道),避免焊膏坍塌。

 

6. 元件偏移‌

 

现象‌:元件在回流过程中位置移动。

原因‌:

回流炉风速过高(>1.5m/s

焊膏黏度不足或坍塌

解决方法‌:

设备调整‌:降低炉内风速,使用层流模式。

焊膏控制‌:选择高黏度焊膏(如Type 4),确保印刷后无坍塌。

贴装优化‌:增加贴片压力(针对大元件),或采用底部点胶固定。

 

7. PCB变形‌

现象‌:PCB弯曲导致焊接不良。

原因‌:

PCB材料Tg值低(如普通FR4 Tg=130℃)

温度曲线陡升陡降

解决方法‌:

材料升级‌:使用高Tg板材(Tg170℃)或柔性PCB

工装设计‌:增加支撑工装(如夹具或载具),避免高温变形。

曲线优化‌:降低升温/冷却速率(如3/秒→1.5/秒)。

工艺控制关键点

实时监控‌:使用SPI(焊膏检测)、AOI(自动光学检测)和X-rayBGA检测)进行全流程监控。

设备维护‌:定期清洁回流炉导轨,校准热电偶,确保温度曲线稳定。

DFM审核‌:在PCB设计阶段介入,优化焊盘、钢网和元件布局。

数据分析‌:通过CPK(过程能力指数)评估工艺稳定性,持续改进良率。

 

通过系统性分析问题根源并采取针对性措施,可显著提升回流焊质量,降低返修率。